索 引 號: | 013101089/2025-24053 | 主題分類: | 旅游、文化、廣播、新聞出版 |
組配分類: | 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高淳區文化和旅游局 | 生成日期: | 2024-10-28 |
生效日期: | 廢止日期: | ||
信息名稱: | 關于區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第78號建議的答復 | ||
文 號: | 關 鍵 詞: | 古村落;孔子文化;文保單位;修繕;街道;歷史文化名村;民居;儒家文化;文化內涵;危房 | |
內容概覽: | |||
在線鏈接地址: | |||
文件下載: | |||
關于區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第78號建議的答復
孔海俊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重視高淳漆橋孔子文化保護、挖掘與打造的建議》(第78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漆橋古村落村是世界第二大孔氏后裔集居地,儒家文化源遠流長。公元前483年,孔子南巡楚國,登臨漆橋的梁山(今高淳游子山),傳播儒家思想。宋德祐年間(1275)即元至元年間,浙江平陽的孔氏五十四代子孫文昱公來此定居,成為高淳孔氏始祖。此后,孔姓逐漸發展成為漆橋的主居姓氏,漆橋成為得到曲阜衍圣公府確認的孔氏聚居地,是漆橋孔子文化的重要載體。為加強對漆橋孔子文化的挖掘與保護,2012年以來,我局會同漆橋街道啟動實施漆橋古村落保護性開發建設,編制了全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利用方案,開展了環村水系及道路貫通、主軸街立面修復、違章搭建拆除、五管線入地、街面青石板復原、消防設施提檔、新建4座景觀橋等,對漆橋、南陵關等歷史景點進行了復建。同時,全面啟動古村落修繕計劃,2012—2014年對古村落主街60戶75間危房進行了維修;2017年邀請東南大學設計院對古村落外圍房屋進行樣板設計、統計繪圖,啟動外圍危房修繕工程,已累計完成危房修繕106間;2022年,完成古村落外圍停車場修建工程。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聯動漆橋街道推進漆橋孔子文化的挖掘與保護,提升漆橋孔子文化的文旅品牌影響力。
一是強化規劃先行的品牌引領,提煉文化內涵。我局將繼續會同漆橋街道加大策劃、招商等工作力度,進一步挖掘漆橋古村落本土優秀文化,提煉文化內涵,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故事、傳統手工業和地域特色文化等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在保留古村落原有風貌肌理的基礎上,促進歷史文化名村的文旅融合發展。同時,將結合鎮村志編撰工作,對孔子后裔漆橋始祖的歷史遺存和文化傳說進行系統收集整理,推動漆橋孔子文化傳承和發揚。
二是加強文保單位的修繕保護,留住鄉愁記憶。漆橋村現有漆橋·保平井等市級文保單位1處,孔德秋民居、孔來金民居、孔氏迎六公祠等縣級文保單位 5 處,孔天壽民居等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29 處,漆橋村孔氏楹聯閣等 7 處歷史建筑與漆橋村老宅 2 號等 10處規劃控制建筑。我局在加強對屬地文保單位監管的同時指導漆橋街道依法對文保單位開展保護修繕,切實讓人民“看得見鄉愁,留得住記憶”。
三是推動非遺成果的轉化創新,深化文旅融合。深入開展“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活動,加強與游子山景區的資源挖掘與整合,串聯非遺主題旅游線路推出研學產品,結合漆橋老街孔子文化,打造儒家文化休閑體驗區,盤活漆橋老街脫尾龍的傳說、平丞相造漆橋的傳說、漆橋打鐵技藝、竹編技藝等非遺項目,吸引傳承人入駐,活化非遺傳承。結合重要民俗節慶活動舉辦非遺交流推介、展示展演等活動,提升漆橋非遺知名度和影響力。
對以上答復您有什么意見,請填寫征詢意見表寄給我單位,以便我們進一步改進工作。
南京市高淳區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