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13101089/2025-24043 | 主題分類: | 旅游、文化、廣播、新聞出版 |
組配分類: | 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高淳區文化和旅游局 | 生成日期: | 2024-10-25 |
生效日期: | 廢止日期: | ||
信息名稱: | 關于區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第35號建議的答復 | ||
文 號: | 關 鍵 詞: | 老街;傳承;手工技藝;制作技藝;民俗技藝 | |
內容概覽: | |||
在線鏈接地址: | |||
文件下載: | |||
關于區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第35號建議的答復
邢志鵬代表:
您在區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加大對傳統文化、民俗技藝等投入的建議》(第35號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被譽為“金陵第一老街”的高淳老街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民俗技藝,是游客感受文化、追溯歷史、重溫傳統的觀光勝地。近年來,為了給游客提供更好的文旅體驗,進一步促進老街文商旅融合,打造高淳區特色文化名片,我局聯合高淳國際慢城旅游度假區管委會,秉承“逛老街、聽戲曲、賞民俗、樂非遺”宣傳口號,對高淳老街開展了展館提升、有機更新、政策獎勵、非遺展演、民俗巡游等工作,多措并舉深入挖掘老街的文化內涵,推進文旅融合,促進我區非遺產業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一是啟動高淳老街有機更新項目。梳理街區內部空間,引入芝蘭幽居、賓陽繁花里、楊廳文化藝術館等文旅項目,釋放街區活力。結合高淳老街有機更新,打造民俗表演展示體驗區,引入非遺項目和傳承人入駐。加強資源挖掘與整合,推出一批非遺主題旅游線路、研學產品。充分利用“國際慢城”品牌,結合“金花節”“荷花節”等傳統旅游節慶,在高淳老街深入融合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藝、高淳木雕、剪紙、糖畫等傳統技藝類項目,通過現場制作帶動二次消費,以此讓傳統技藝類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
二是評定高淳老街景區為區級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示范單位。依托省內首家區級非遺館高淳非遺展示館、“江蘇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老街書坊及多家非遺手工技藝傳承人工作室作為文化陣地及互動空間,廣泛開展非遺民俗、傳統文化展示交流活動,增強市民游客對高淳傳統文化、非遺民俗的沉浸式體驗,提升對高淳非遺文化的感知度。豐富非遺民俗表演形式內涵,聯動淳溪街道、文旅局、中小學校、高職園等單位團體,開展非遺進校園、非遺進社區,組建少兒非遺社團,推動非遺民俗文化活態傳承。
三是做好文化遺產類項目和傳承人的申報扶持工作。指導區內27位國家、省、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申報非遺傳習補助共計11.4萬元;擇優評定東壩大馬燈、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藝、高淳陶瓷制作技藝等3家非遺保護基地為區級非遺保護示范基地。高淳老街于 2017年出臺了《高淳老街傳統手工技藝項目獎勵辦法》,對老街景區從事傳統手工技藝項目的經營戶(企業)進行補助,支持其業態發展。
下一步,我局將進一步梳理和挖掘高淳老街歷史文化資源和價值特色,明確街區發展定位,整合民間文化資源,挖掘傳統手工技藝品牌。積極協調高淳國際慢城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加快推進楊廳文化藝術館等引領性項目招商建設,積極搭建交流平臺,與本土非遺傳承人、手工藝人加強合作,共同促進非遺文化動態演繹、沉浸體驗、活態傳承。
南京市高淳區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