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跳八愷,又名跳八怪,是國內稀有的一種古老儺舞表現形式,體現了高淳古老的文明和歷史。自明代以來,一直流傳于古柏鎮永城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2012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南京市非遺項目名錄。
古柏跳八愷起源于戰國時期執掌趙國農事的馬服君,為紀念八愷對農業貢獻突出,以舞蹈和武術為一體的形式結合編排出跳八愷,因八愷形象奇特,又名跳八怪。
據《史記》載:皇帝之孫高陽氏生有八子,個個忠厚賢明,世稱八愷(即八個有才德的人。)他們受到舜帝重用,執掌天下農事,管理的井然有序。因八愷對農業管理功績卓著,馬氏祖先追慕其功,便編排出跳八愷的舞蹈形式。
古柏跳八愷的故事體現了民眾希望吏治清明、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良好愿望,是古柏街道永城村馬氏族人的傳統表演項目。古柏跳八愷表演人員眾多,最多時表演隊伍有100余人。
古柏跳八愷的表演形式是舞蹈和武術的藝術結合。表演服飾華麗,動作粗獷、豪放而不失曼妙,鑼鼓聲隨著表演情節的變化,或快或慢,或鏗鏘或細膩,或急促或遲緩,具有濃烈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