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日至7月8日,區發改委通過區政府門戶網站開展了關于高淳區糧食安全的調查問卷,截至目前,調查問卷已完成回收工作,共收到有效調查問卷7份,樣本數量較少,基于此次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可能與實際存在偏差,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一、樣本畫像情況
本次問卷樣本總量7份,其中男性占比86%(6人),女性14%(1人),樣本性別分布不均衡。年齡分布主要集中在41歲(71%)以上,其中41-50歲(43%),此外18-30歲占比29%、51-60歲占比14%、60歲以上占比14%。受訪人員整體文化程度較高,本科及以上學歷占57%(4人)。受訪者中企業職工及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均占比43%,退休人員占14%。
二、糧食安全認知與行為分析
一是關注度較高但參與度不足。57%受訪者“經常關注”糧食安全新聞,僅14%“很少關注”;72%認為糧食安全“極其重要”。但相關活動的參與率較低,其中有58%(4人)受訪者對政府或社區開展的糧食安全相關活動“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71%(5人)的被受訪者未參與過任何糧食安全活動,僅29%參與過宣傳周活動,其中農業技術培訓參與率為0。數據表明,大部分群眾對糧食安全有較高的關注度,對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有一定認識,但高關注度與低活動參與率形成鮮明反差。可能是因為一方面政策宣傳不到位,信息傳播效率較低,信息獲取以被動接收(網絡媒體100%)為主,缺乏主動的參與渠道,如政府部門公告(43%)、社區宣傳(0%)等宣傳形式未有效滲透基層群眾;另一方面參與機制缺位,宣傳活動(如技術培訓等)未有效匹配中老年群體(41歲以上)的生活場景(如家庭采購指導、儲存技巧)。
二是問題認知與應對措施存在錯位。受訪群眾對糧食安全的威脅因素認知明確,對極端天氣(100%)、病蟲害(86%)、霉變(86%)等因素認知清晰,但對政府保護糧食安全方面的措施建議集中在“加大耕地保護力度”(86%)和“加強糧食質量監管”(71%)、“開展糧食安全宣傳教育”(71%),對“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如推廣良種、灌溉技術)”“完善糧食儲備體系”等具體措施有效性認識不足。
三是愛糧節糧宣傳尚有不足。在日常生活中,有86%的受訪者針對節約糧食會踐行“適量點餐”的形式,71%選擇“合理規劃家庭采購,減少食物過期”,57%會參與“光盤行動”等節糧減損宣傳或選擇“對剩余食物進行妥善保存和再利用”。說明大部分受訪者會同時結合多種措施來節約糧食,有良好的節約意識。僅少部分受訪者“沒有特別措施”(14%),這可能與學歷、性別、年齡等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三、針對性措施與建議
一是拓展宣傳渠道。在微信/微博平臺開設“糧食安全微課堂”,推送短視頻(如家庭儲糧技巧、本地政策解讀);針對41-50歲群體設計“3分鐘科普”內容(如采購規劃表格、防霉變妙招)。增設社區宣傳場景,聯合居委會開展糧食安全宣傳活動(減少食物過期)、設置社區糧食安全信息角等。
二是降低參與門檻。可以增設線上互動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微活動,針對活動人群的作息特點,開展宣傳活動。例如設置微信小程序競賽有獎答題開展宣傳,讓在職年輕人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參與活動;又如在超市或菜場設置“存糧健康咨詢站”,宣傳推廣愛糧節糧存糧小知識等。
三是匹配目標人群。宣傳活動時間設定在周末,地址設定在社區,針對中老年群體(41歲及以上)、女性群體、受文化程度較低的群體等開展本地糧食政策的宣傳指導,向更多基層群眾傳遞愛糧節糧、消費節約的理念,普及科學儲糧、節糧減損等糧食安全知識。
相關鏈接:2025年高淳區糧食安全調查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