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度南京市第一批市級生態農場培育名單公示,我區秋亞家庭農場、南京良莊農產品有限公司等8家主體成功入選。這些主體憑借生態循環模式、綠色生產技術和聯農帶農成效,成為區域生態農業發展的標桿。
在固城街道秋亞家庭農場,嫩綠的秧苗間,水鳥不時掠過。這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農場主孔秋娣堅持12年生態農業實踐的成果。“我們采用綠肥稻鴨共作的立體循環模式。”孔秋娣津津有味地介紹起農場的生態“秘訣”,每年四月紫云英盛花期,將發酵好的菜籽餅與紫云英一同翻耕入田漚肥,作為水稻全生育期的唯一肥料來源。機插秧采用標準的寬行距栽插,既保障通風透光又便于鴨子活動,全程禁用農藥、化肥和除草劑。
這家創立于2013年的農場,已從180畝擴展至567畝,其“秋亞牌稻鴨米”通過有機認證,土壤有機質含量達4.8%。12年間斬獲多項榮譽:2016年獲評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020年“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項目獲省農業技術推廣三等獎,其生態模式多次入選省、市典型案例。
“稻鴨共作既傳承農耕文化,又代表生態農業趨勢。”孔秋娣表示,希望更多新農人加入生態農業行列,共建可持續農業環境。
在陽江鎮潦田村,南京良莊農產品有限公司打造的螃蟹生態養殖示范區同樣引人注目。公司總經理助理孫鴻翔介紹,基地始建于2021年,初衷是建設鎮級螃蟹生態養殖標桿。“核心設計理念是生態優先,實現進排水分離,確保尾水凈化達標排放。”園區配備了完善的現代化設施,每個塘口均安裝微孔增氧設備、水質在線監測探頭,并實現監控全覆蓋,為生態養殖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
成立17年來,南京良莊農產品有限公司始終堅持產銷融合模式。“我們從2016年就開始構建螃蟹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讓消費者清晰了解螃蟹的整個生長過程,吃得放心。”孫鴻翔表示,這套追溯體系不僅公司自用,如今已推廣至整個“固城湖”螃蟹品牌。
秋亞農場傳承“稻鴨共作”傳統農法,良莊公司創新科技養殖模式,雖然路徑不同,但都踐行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農業理念。它們的成功經驗,不僅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更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隨著這批生態農場的培育發展,我區農業產業結構將持續優化,綠色發展之路將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