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陽江鎮迎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北斗七行”實踐小隊以“會計巧算助鄉興,尋路非遺漁夢行”為主題,在西蓮村開展了首場非遺棕編技藝教學活動,為當地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生動的傳統文化體驗課。
活動現場,非遺棕編傳承人陶春榮老師受邀來到活動現場,他手持棕葉,向孩子們展示精美的動物造型作品。“棕語者研學營”的成員們前期已跟隨陶老師系統學習棕編技藝,此刻正手把手指導孩子們編織。雖然起初手法生疏,但在耐心指導下,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螞蚱、蜻蜓逐漸成形。小學生劉瀟然興奮地說:“今天學會了編蜻蜓,下次想學編我們高淳的螃蟹!”
“大學生們四次到高淳老街找我學習,現在又把技藝傳授給孩子們,這種接力傳承很有意義。”陶春榮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孩子了解并愛上棕編這一項非遺文化。
據了解,該團隊后續還將通過制作小人書動畫、配音等創新形式,進一步提升孩子們對非遺棕編的興趣。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會計專業學生趙穎介紹,“棕語者·鄉織未來”活動以棕編作為切入點,是希望以非遺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我們不僅要傳承技藝,更要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點,讓非遺‘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