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江鎮潦田與月亮湖“殘疾人之家”,一根根麻繩在靈活的手指間穿梭纏繞,一幅幅書法作品在專注的筆尖下漸次成形。這里不僅是殘疾人實現輔助性就業的平臺,更成為他們重拾信心、點亮生活的“幸福港灣”。
指尖技藝,編織生活新希望
走進潦田“殘疾人之家”,谷冬生正專注地將麻繩編織成精致的紙巾盒、筆筒和果盤。因關節疼痛告別水電工崗位后,他在這里與編織結緣,通過線上學習與線下打磨練就了一手好技藝。“他們幫助我找視頻、找資料,今年十一還幫我在老街擺了攤位進行售賣。”谷冬生說道。如今,他與妻子一同在此就業,指尖技藝改寫了他們的生活。
在輔助性就業房間里,成員們圍坐桌前,嫻熟地制作塑料草坪花。工作人員在一旁悉心指導,歡聲笑語中,每一件作品都被注入了用心與熱忱。目前,該站點已承接塑料草坪花、螃蟹卡、手工皂等多個輔助性項目,讓成員們在實踐中收獲價值與成就感。
精準幫扶,搭建就業新平臺
潦田“殘疾人之家”以輔助性就業為特色,先后自主開發和引進了多項庇護性就業項目。“我們通過計件模式幫助他們實現價值,讓他們像上班一樣每天工作,月月領工資。”負責人洪霞介紹。該站點已被列為省級綜合性殘疾人之家,下一步計劃引進更多輔助性就業項目,切實幫助殘疾人就業增收。
成員熊健珍感慨道:“我老公殘疾,找不到工作。后來聯系到殘疾人之家,我們來這邊上班,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文化滋養,書寫人生新篇章
在月亮湖“殘疾人之家”,清雅墨香與溫馨氛圍交織,一場書法課正在進行。成員們坐姿端正,眼神專注,手中毛筆穩穩當當,在紙上認真臨摹。“趁空余時間過來練練毛筆字,做做塑料花,心情比較開朗。”成員徐啟明表示,工作人員手把手教學,既豐富了生活,也增加了收入。
負責人馬麗介紹,站點每月組織4-5場文體活動,近期正依托西蓮村紅色文化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同時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平臺,讓他們在文化滋養中實現自我價值。
綜合服務,打造暖心家園
陽江鎮依托三家“殘疾人之家”,全力打造集日間照料、輔助性就業、康復服務、心理咨詢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陣地。鎮殘疾人聯合會專職委員楊建梅表示,各站點根據實際情況引進了橡膠手套檢測等輔助性就業項目,切實提升了殘疾人的就業水平和生活質量。
從指尖技藝到文化滋養,陽江鎮的“殘疾人之家”用適配的崗位、耐心的指導和暖心的關懷,讓殘疾人憑借雙手創造價值,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